找到相关内容2450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降伏其心话安祥

    降伏其心话安祥  妙华 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安祥人生的源头活水是经过艰苦的精力系注和心力倾注,穷理竭思所启悟的真心,也即如如之。  它以无住、无相、无念为体,以方便般若为慧。...为我,执我为实,为“我”而去编结一张精神网,以为哇。便能得到安乐, 终日在妄心和权力的驱使下筹谋策划,煞费苦心。真心被层层覆盖,从杯酒寻乐趣, 以权势为显赫,殊不知失却了安祥,外在的虚假之乐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463478.html
  • 楞伽如来藏章讲义

    佛学均建立在心性本净一义上,如来藏即大乘经所以谈心性本净者也),故学佛者先须知。如来藏者心也,是何心耶?即众生平常之,非於此外有一特殊也(切莫心外觅心)。於应注意者,真正佛说最平淡无奇,故说即如来藏,识得即可成佛。伪说乃谓之外另有真心。如《楞严经》开首,佛告阿难,不知真心乃受轮迥之苦。 《起信》发端,另立如来藏心。皆故意作态,说成虚无飘渺,其所以为伪也。若将说在自己平常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766706.html
  • 大宝积经·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〔文白对照〕

    戒门等等,汇集诸种善根,并使它们同归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成就惟一的解脱味。 “迦叶!就像那一切众山中最高的须弥山大王,㣼利天王所属的三十三天及四天王等众天也都依山而住;菩萨的菩提...过去,则过去尽灭而不可得;如果心在未来,则未来未生未至则不可得:如果心在现在,则现在无一刹那暂住,同样亦不可得。 “在内、在外、在不是内也不是外的中间也都无法可寻求。心既没有色,也没有形,也...

    秦失译 菩提流支辑 立人等译白

    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146052270.html
  • 禅净双修调和论

    相违远。若众生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则名曰香光庄严(一)。我本因地,以念佛,入无生忍。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(二)。佛问圆通,我无...用。忆则之种子,已种于八识(阿赖耶)田中,根深柢固。故大势至菩萨,以母之忆子为喻。世人母之忆子,虽无口号心思,而耿耿,坐卧不安,片刻难忘。如儒家所谓:“必有事焉!”诚敬之极也。忆之为象,菩萨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557254.html
  • 佛性义

    究竟。所云究竟者,乃不偏一边而为非空非不空之中道也。指佛性之体以中道第一义宣说,亦可谓其为一种义理(道理)。此理从何见之?曰属当于。故《涅槃》说佛性,简别无情之木石等,乃示佛性之理必于有情上见,而属当于也。于心上言非空非不空者,谓有情之相续,不在三界之有,即在离三界之非有。在三界有之心相续,即为流转,出离三界非有,即为还灭。然诸有情,于此流转,必定出离,即为空。于彼还灭,必当随顺,即为不空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466703.html
  • 慧思大师的心性说

    :   (1)即是“自性清净心”。从无始劫以来,虽被无明烦恼等一切杂染诸法所遮蔽,本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所以是清净的。那么,这个与无明之间的关系又如何?虽然无明能够障蔽...印行,1996年,27~28页。】处指出了“无明染法无可与相应”,这与早期印度的心性说是相吻合的,心性与无明烦恼不同类,也不相随顺,所以心性原本是寂静的,即可归纳为“性寂”之范畴。   (2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2553408.html
  • 理论体系的建构与《四书》

    渊不事著述,其思想学术往往是在讲学论辩中因问而答、随事而发,即席阐述义理。他认为,即理,发明本心之理才是为学的根本,“学苟知本,《六经》皆我注脚。”(《陆九渊集》,下略,卷三十四,《语录》上,...也;辞让,礼之端也;是非,智之端也。即是本心。”(卷三十六,《年谱》第488页)在与友人的信中,他也以“四端”作为“本心”的内涵,并强调的天赋的伦理特性。“四端者,即也;天之所以与我者,即...

    肖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1169017.html
  • 陋室杂谈(五)什么是

    、缘虑心,虑知、了别之,本来因为通于八识的能缘之作用,与集起同,但通常是从第六意识角度讲的。我们常说的一念三千、一心三观等,就是。五、坚实,即我人不生不灭之自性清净心、一真法界如来藏心,乃...六个积聚精要是智心,是由明悟坚实以后所生起的智慧之以缘虑心为体,以般若正智为用,乃菩萨见性归元所起的果德之。前边几个是法儿心、本然,不论凡圣与否,都是人人不缺,本自具足的。惟独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756709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的理入、行入法门(下)

    此理,众相斯空,无染无著,无无彼。经云:法无众生,离众生垢故。法无有我,离我垢故。智者若能信解此理,应当称法而行。法体无樫,于身命财,行檀舍施,无怅借。达解二空,不倚不著。但为去垢,称化众生,而不取...“凡一切处事接物,逆顺境缘,降伏·。处众则温柔。临财则清廉。事上则忠诚,御下则宽和。待人则公平。分物则平等。乃至一切处、一切时,皆所以链磨,收摄。”(注四二将所开列...

    勋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268682.html
  • 黄檗希运禅学思想探析

    如来藏”三个命题来概括,现就这三个命题所包含的禅学思想作一番较深入的分析。   一、“即是佛”   黄檗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的“即即佛”思想,而力倡“即是佛,佛即是众生”。他说:“无始以来,不曾生不曾灭,不青不黄,无形无象,不属有无,不计新旧,非长非短,非大非小,超过一切限量、名言、踪迹、对待。当体便是,动念即乖。犹如虚空,无有边际,不可测度。唯一心即是佛,佛与众生更无异。……...

    蒋九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180921.html